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

異位性皮膚炎

「我家的小寶貝,小手總是忙著搓鼻子、揉眼睛、抓耳朵,有時還會抓到生氣大哭,抱起來安撫時,頭還是猛往我的衣服磨蹭。剛開始臉上只是小紅疹,帶著乾乾的脫屑,後來抓痕愈來愈多,都成了小花臉,皮膚粗粗的。」

「異位性皮膚炎……?」許多母親看起來更加地困惑了。「異位性體質」俗稱「過敏體質」,對日常生活中某些尋常事物過於敏銳的反應,大至天氣變化冷熱乾燥、小至沐浴衣著,甚至於心情好壞,都可能誘發體內大量的E型免疫球蛋白釋放過度,導致奇癢無比的皮膚炎發作。


這種體質跟遺傳有關,除了等待體質改善(適應環境),還是有些方法可以幫忙。例如剪短指甲、避免產生傷口,改善居家環境,正確的洗澡和肌膚保養方式,哺餵母乳等。


灰塵和塵瞞是常見的過敏原,家中最好讓孩子遠離地毯、窗簾、絨毛玩具、貓狗寵物等;衣物及寢具應為全棉材質,除去與皮膚摩擦的衣物標籤,避免接觸羊毛、尼龍、牛仔布等人造或粗糙纖維。



症狀及特徵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體質造成的皮膚疾病,好發於臉頰、頸側、手肘窩或膝蓋等彎曲部位,嚴重者在四肢伸側、軀幹等都會有極癢的症狀。長期的搔抓、磨擦易造成紅疹、皮膚粗糙,甚至抓破皮而引起潰瘍。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,時好時壞。天熱時,易因悶熱流汗而發癢,但天涼時又因過度乾燥而發癢。此類患者可能伴有鼻子過敏或氣喘的毛病,也由於身體上的不適,造成幼兒煩燥不安。
治療方式
戴仰霞醫師表示,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有多種病因與臨床症狀,因此治療方式必須多管齊下:
* 治療濕疹:開立局部塗抹或口服的類固醇,或是非類固醇藥品。
* 止癢:使用止癢塗劑,或是服用口服抗組織胺幫助止癢。
* 殺菌:局部塗抹或口服抗生素,尤其是殺金黃色葡萄球菌。
* 保養皮膚:
通常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膚質較為乾燥,只是乾燥的程度不一,而疾病發作時皮膚會更乾燥。乾燥的原因是患者的皮膚缺乏某些脂質,使得皮膚無法形成有效的屏障,水分容易蒸發,而且防止外界的感染物質或是細菌進入的功效也會降低。

有鑒於皮膚本身缺乏某些脂質,因此必須適度保養皮膚,加強皮膚保濕以及對抗外來細菌、感染源的能力。一般而言,尿素軟膏或是凡士林都可幫助皮膚建立良好的屏障。
通常,病情輕微者,就醫治療後,七到十天就可痊癒;中度病情者,三個禮拜約可痊癒90%;皮膚已經發生硬且厚皮狀態的嚴重患者則須與醫師配合三到六個月。
用類固醇真的不好嗎?
戴仰霞醫師表示,許多家長擔心類固醇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,要求醫師不要讓寶寶使用類固醇。但醫師強調,只要遵照醫囑,且不濫用類固醇,不必擔心產生副作用,尤其是症狀嚴重的寶寶,如果不使用類固醇,病症永遠處在好一半的狀態,就像火永遠滅不盡一樣,反而會更糟糕!

戴仰霞醫師表示,類固醇依效果共分為七級,通常臉與臀部使用的屬於極弱效;
而手掌或腳底才可能使用到強效的類固醇,目前亦有專為嬰兒設計的類固醇用藥。再者,因為80%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屬於輕度病情,向小兒科醫師就診時,醫師開立弱效的類固醇即可控制病情。假使寶寶的寶寶經常反覆發作,或是發作的面積很大,皮膚變硬、厚,就應尋找皮膚科醫師治療。
戴醫師強調,擦藥的的時候只要輕輕地擦上薄薄一層即可,不要塗抹過多或用力按摩,同時只要遵照皮膚科醫師的醫囑,連續使用類固醇(中級以下)十四天通常不會有副作用,也不會經血液吸收而影響內分泌。
飲食建議
(1) 較常引起過敏的食物應避免,例如牛奶、蛋、魚、小麥、花生、大豆、柑橘類等,直到病情改善。
(2) 對於有家族過敏體質的幼兒,出生後前6個月餵母乳(尤其是母親採取低過敏飲食),可能會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。
平時注意事項:包括避免皮膚刺激物(減少與粗糙、過緊衣物接觸,最好穿棉質衣服)、剪短指甲、避免過度沐浴、少用肥皂及清潔劑,如此可避免皮膚更乾燥。
環境注意事項
(1) 室內不養貓、狗、鳥等寵物,以減少來自動物皮屑、毛髮、排泄物之過敏原。
(2) 室內不鋪地毯、草蓆、榻榻米。
(3) 不玩絨毛玩具。
(4) 以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布。
(5) 使用除濕機及空氣過濾器,以減少黴菌生長。
(6) 每週以熱水清洗寢具,並常打掃居家環境,以減少灰塵。
(7) 避免溫差過大,因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對冷、熱或周圍氣溫的改變很敏感,穿太多衣物、激烈運動,或直接暴露於寒冷、乾燥的情形下會使病情惡化。
避免惡化及緩解不適之方法
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多方面的,減少接觸過敏原、做好皮膚保濕、維持在適當的生活環境、溫度及濕度中(室內溫度控制在25℃左右,濕度控制在50~55﹪)等,都是可避免病情惡化的方法。筆者建議,勤塗保濕劑、症狀嚴重時到醫院接受治療,將可幫助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緩解症狀發生時之不適。

沒有留言: